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高效课堂”伴我行(一)

“高效课堂”伴我行(一)

2014年12月26日 13:25:54 来源:分水新农小学 访问量:339 作者:廖群芳

2014811,汉川市教育局在汉川影剧院隆重举行了“汉川市高效课堂推进会”,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以及教科研骨干教师近100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在会上,市教育局李文华局长作了《“高效”课堂,“生本”课堂》的主题报告,在这个报告里,他着重诠释了六个非常重要的先进的教育理念——①“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③“课堂是主阵地,减负提质高效”④“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终身发展”⑤“高效课堂,一定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⑥“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次盛会的召开标志着汉川市的教育又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李局长的报告是战斗的号角,这个报告告诉我们:“高效课堂,理念先行!”

第一,“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这个经典的传统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从教育主管部门到校长、教师到学生乃至到家长到社会,人们都坚信这一理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当代,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无论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自从人类社会有了教育,就有了“质量意识”,有了学校,就有了“竞争意识”。

科学、文化、艺术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之所以得以传承下去,而且不断发扬光大,这理所当然地得益于教育、得益于学校、得益于教师。几千年来,无数的教育先辈用实践甚至于用生命把这个理念进行了反复的论证,用不可争辩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理念是正确的,是伟大的,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这也是我们教师人人都想成为名师、人人都想有幸成为名师的学生的原因,于是在中国社会就有了“从师不高、学师不妙”、“名师出高徒”、“得意门生”之说,这也是名师让世人尊重、让同行羡慕的原因。有了名师就有了“高质量”的名校,一所学校有了“高质量”就有了生命,就走向了成功。所以“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不是口号,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理念,要流进我们的血液里,要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是多么伟大而又真实的教育理念!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一所学校能成为名校,能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支撑。在一般教育者的眼里,这几乎是一句空话,可不少名校却实实在在地做到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几个充满神话意味的大字不仅要写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而且还要印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它平实而厚重,蕴涵深刻的哲理。它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关怀,高扬了人的主体性教育,展现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校长、教师,到学生,都要坚信这一理念。在我们的心里,好学生就应该是“天天进步”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应该成为我们的办学思想,我们要用实践把这个理念进行反复的论证。

如何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里的“好”是什么标准?不是用一把尺子,搞一刀切,要求达到同一标准,不是叫后进生也能考上北大、清华,而是指每个学生尽管基础有差异,但经过教育,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进步,优生更好,后进生进步很快,进步了就是好,家长就满意。再说,这个“好”既包括了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又包括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不少名校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实践证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理念是切合实际的,是科学的,是有积极意义的,是走出困境办好学校的传家宝。即使有个别学生没有教好,那是因为个别教育工作者缺少经验或者努力不够而造成的,也不能证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个理念有问题。这就像农民种庄稼那样,他相信,每一棵小苗本来都可以长好,如果出了问题,那是农民自己的责任。

确立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思想,师生就有了信心,有了力量,有了智慧,就会想方设法去追求成功,教师才能真正实施平等教育,真心实意地用心血、下真功夫去教育每个学生,坚持不懈地把温暖送给最困难的孩子,帮助每个后进生补课(因为后进生多数是缺课、问题成堆,逐步丧失学习信心和能力而形成的),后进生看到希望,顽强拼搏,必定不断进步,走向成功。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认为,相信不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教好,这是真教育还是假教育的试金石。相信,你才能真心实意地、想方设法地去教好;不相信,你的工作必然是不负责任的、搞形式主义的、被动应付的。所以我们要大声地说:坚信并努力教好每个学生,是人民教师的理想,是人民教师一辈子的追求,是人民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是人民教师应尽的义务,是办好学校的需要。

第三,“课堂是主阵地,减负提质高效”这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句口号而已,而是实实在在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应试教育必然是“时间”+“汗水”式的教育,必然是“师生负担重、质量低、效率低”式的教育,必然是教师身心疲惫、职业倦怠、学生厌学、课堂无生机式的教育,必然是课堂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外加码式的教育。这就导致了我们的教师没有了职业幸福感,学生没有了天真活泼,这是可悲可叹式的教育,这不是真正的教育,这是对人性压抑摧残式的假教育!

一所好学校,必然有一支一流的学习型、科研型、敬业爱岗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队伍,一群爱学、会学、天真活泼、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一个富有生机、高效的好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学校其他一切工作的轴心,占据学校主要时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主阵地,就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目标的实现的主渠道仍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整个学校工作的牛鼻子,一所名校的发展就得益于抓住了课堂,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实在、高效。否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不会提高,学校的发展就是海市蜃楼。

为了使学校得以再发展,大发展,我们必须将以课堂教学为重头戏,将持之以恒地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发展课堂、完善课堂,使课堂成为学校发展的催化剂与加速器。

我们要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尤其要注意的是:要求教师做到的,作为学校领导要带头做好,甚至于比教师做得更好。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必须要进课堂,率先垂范上好一门功课。我们要统一思想,明确提出“不上课者就没有课堂教学指挥权”,“要上课就要上一流的示范课,要取得一流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尤其是作为一校之长要坚持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做教学改革的促进派。

第四,“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终生发展”这个理念的提出是因为一所好学校,人际关系必然和谐,必然相互信任,必然彼此交心,必然是教师、学生、学校共同的发展,尤其是因为一所好学校的办学思路,必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负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有效的支撑。我们不能搞应式教育的“唯分”论,而是要坚持素质教育的“全面”论、“发展”论、“终生”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否则就是伪教育!

学生是学校之本,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师的工作,说到底,我们的学校是学生的学校,我们教师的工作是学生给的。学校的工作、教师的工作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作为一所学校、作为一名校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秉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先进理念,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真心实意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做好事、做实事,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兄弟姐妹,用真心真情去感染、教育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自主成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要从过去应式教育学生的“学会”到今天素质教育学生的“会学”,从过去的“以教为主”的低效到今天“以学为主”的高效,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学能力”、“自理能力”,不能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下决心花气力放手让学生“先学”、“自学”、“自理”,培养学生“自觉自愿”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强”的信心,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自我发展”、“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奠定了真实的的基础,这才是高效的,这才是“以生为本”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五,“高效课堂,一定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才会情趣盎然,才会充满探索与创造,才会严谨严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理念的提出,帮我们妥善处理了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关系,帮我们解决了多少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困惑:课堂上到底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还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新课改提出切实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因材施教,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发现者、激励者,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能力、提升素质。“高效课堂,一定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要想让学生真正做到积极参与,传统的“先教后学”必须坚决抛弃,取而代之的只能是“先学后教”。不少名校所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全过程都在让学生思、让学生演、让学生实践,师生实现了科学互动,真正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系列关于“教”与“学”的关系的思想。

“先学后教”的基本内涵就是不学不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教导学,它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这样的课就不是满堂灌的课,而变成了启导式的课,不是牵生而教,而是顺学而导式的课。不仅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而且学生真正做到了积极参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关注学生遇到的问题,以问题为抓手,做到“教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教”,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先学”是学生学,“后教”主要是学生教、教师只需适时、适量的教,当堂训练是学生练,课堂教学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学、教、练,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教要讲究时机,要教在要害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情进行二次备课、三次备课,变课前的预设备课、静态备课、想象备课,为生成备课、动态备课、真实备课。当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不能回答或答偏了问题的情况时,教师不是回避,不是立即教、讲、塞,更不是事先的“堵”,而是勇敢地面对,做到引、启、诱、疏。这样的课堂,因学生有问题而精彩,因存在矛盾、冲突而曲折,因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了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真问题而富有实效,从而使课堂变为问题的课堂,变为“暴露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因教师的“懒”而逼出了学生的“勤”,因教师表现的“无为”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有为”,因教师的充分“放权”而迫使学生“用权”。这样的课堂,师生关系平等,人格独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而富有高效的课堂。

第六,“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正确理解与执行、运用好这个理念,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需思考的问题,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更应该站得高、看得远,实实在在地搞课改,一心一意地谋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理念,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不能只把它简单的理解为课堂教学改革,其实它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①德育管理②校园文化建设③课堂教学改革④教师素质提高⑤依法治校等。课堂好比一架飞机,高效课堂好比一架在天空中飞速行驶的飞机,要想飞机飞得高、飞得快、飞得稳、飞得安全、飞得好,地下的跑道、地勤、机修、天上的航线、气象、联络等等都要配套建设好。高效课堂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搞清楚这项系统工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理顺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确保这项工程顺利地实施完成。

(一)树立德育为先,时时处处渗透德育的理念。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一号工程”。一所学校德育工作抓得好,就会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的教学质量必然会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口碑必然就好。师生的自信心必然强、师生的各项能力必然高,否则,德育工作滞后、薄弱,校风就会出现问题,教风、学风、班风就会不正,教学质量就会受到冲击,师生的心理就会受到影响,学校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二)树立环境育人的理念,美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美化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举措。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可以利用校大门、食堂、实验楼、教学楼、师生宿舍楼、学校绿色草坪、文化橱窗、校园小路、校园走廊、路灯杆上都可以用来书写、镌刻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悬挂名言警句,张贴积极向上的标语、古诗词、中小学生守则,还可以雕刻许多温馨的话,催人上进的名言警句,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班级、先进学生的彩照、事迹介绍、有学生的作文书画展览、还可以有纪律、卫生、学习检查公布的表格情况。让全校师生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自己的形象,学做一个端端正正的人。这一面面镜子、一块块石刻、一条条标语,既具体、亲切、实在,又够得着、做得到,胜过了千言万语的说教。真是校园如诗如画,环境催人奋进。

(三)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树立“以人为本,平等教育,科学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理念。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从教案到学案、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学会到会学、从牵生而教到顺学而导、从有效到高效,让“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课堂既学堂”早日到来,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案例研究”不再是闹形式、走过场,让“精品课堂”得以打造与积累,让我们的学生得以最佳发展与茁壮成长。

“尊重主体,面向全面、面向终生”是学校全面贯彻和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思想深处的理念。校园墙壁上要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醒目标语,同时组织师生开展“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用身边的人和事鼓舞师生,唤起家长、学生、教师的信心。让校园内到处洋溢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氛围。

我们始终要坚持平等教育,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1)学校不分快慢班,让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平均分班;(2)班级不分优、差位,按身高、视力、性别恰当分布座位,让优等生和后进生同桌;(3)宿舍、床铺的安排也要处处体现平等,也要时常调换,要让学生、家长心理平衡,要让后进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4)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板书、释疑、点拨最多的要是后进生;(5)课后谈心、辅导、关心最多的还是后进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后进生找回自信,赢得自尊,让他们鼓起生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一个个都在不断取得进步。

总之,“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以人为本、平等教育、科学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理念要流进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血液里,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否则,如果教师不信任学生,那所做的教育工作就变成虚假的差事;如果学生不信任自己,就会被动应付,教育教学效果怎么也不会理想;如果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甚至歧视差生,那教育不仅无效,还会产生不安定的因素,甚至于出事故。

(四)努力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积极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要想得到保证,关键是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要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学校的现代化首先是校长办学思想的现代化,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手段现代化,只有校长的理念、校长的思想、教师的教学手段现代化了,教学设备也现代化了,这样才能培养现代化的学生。目前,汉川市教师的现状是:一类是刚分配的大学生,虽然工作热情高,但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得不好;二类是老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习惯了原来的满堂灌模式,既容易忽略“生本课堂”,又没有“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不高。为此,学校在教师队伍管理和培养上要下大功夫,引导教师普遍应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一定要有具体的管理措施:1.在日常管理上,要实行师德奖励制度;2.要建立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制度;3.要建立教师培训学习制度以及教师基本技能竞赛制度(例如:教师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简笔画、多媒体使用的比赛,广播操、校园集体舞等的比赛);4.要建立两课一评制度(即: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与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同课异构,水平高的教师可展现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水平一般的教师当然就会暴露出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评、领导评,共同提高、共同成长);5.要建立点课制度(即:对于在月月清、期中、期末考试中教学质量不正常的学科教师要成为教务处特别关注的对象,实行推门听课);6.打造“名师”团队,提升“名校”品牌(为此,学校要采取多种培养“名师”的方式:①请进来培养②送出去学习培养③派出去锻炼培养④“传帮带”培养⑤校本式培养⑥压担子式培养)。

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通过既严格又科学的管理后还要有真正的影响和变化:1.人文关怀多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有特殊的精神需要,他们也有作为一个普通人而正当的、正常的需求,学校既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精神娱乐需求。2.民主决策多了。一所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或落实要想更科学合理,要改以往领导班子例会的布置工作方式变为如今的讨论工作方式。讨论时,对事不对人,只看对学校的发展有没有利,符合不符合教育规律。每次决策的过程,都是一个研讨的过程,都是一次思想碰撞的过程,不仅科学地进行决策,而且提高了班子成员的决策水平。3.教学科研含量多了。对广大教师而言,以前更多地埋头教书,科研远没有成为他们教学的常态。有些教师虽然也有课题,也有开题、结题,却没有研究过程,课题没有真正成为研究教学、推动教学的生产力。我们要明白,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它的规律办事,如果出蛮力、用蛮劲,或许可以建功一时,却不能成功一世。今后,我们要响亮地提出: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向教育科研要效益。学校要将科研纳入教师教学工作常规,将教育科研成果纳入教师工作评价。要想将教育科研落到实处,必须从过去的“假”、“大”、“空”变为今天的“草根化”、“现实化”、“校本化”。4.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在工作中,如果没有特别能吃苦和特别讲奉献的精神,在教育创新的百花园里就不会有特别的收获。一所学校,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个精神永远都不能丢。我们要永远记住: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的校长、教师首先必须要做到,我们要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锻炼、同娱乐,只有这样才能便于教师随时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便于及时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一般说来,我们的教师付出的很多却得到的都很少,原因是广大学校资金不足,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讲奉献,不能事事斤斤计较,动不动就向学校讲价钱。

(五)依法治校

2014124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法律越来越完善,它告诉人们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文明、民主、富强的发展,必须要尊重法律的权威,必须要依法治国。“宪法日”的诞生对于学校的变革和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所学校要生存、要发展、要进步、要提高,必须要依法治校。我们要用“教育法”来检查督导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要用“教师法”来检查指导全体教师的言行,要用“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保护我们的学生不受校内、校外的人生侵害,要让我们的学生早日成人成才、茁壮成长。有了法律强有力的保障,学校一切工作才能有效、有序的开展好。

“高效课堂,理念先行。”第一,我们要走进教师。把教师看成是学校发展的主人、学校领导的好朋友、学生成才的服务员,我们要让广大教师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使教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第二,我们要走进课堂。以课堂为载体,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让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作为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下课堂,做好样子带好头,在听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想方设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升与发展。第三,我们要走进学生。积极开展“努力学习,成就未来”、“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系列教育活动,持之以恒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我们要真诚的欣赏每一位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重言教,更重身教,做学生的贴心人、知心人,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我们要坚持这“三个走进”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学生”、“课堂”三位一体,相辅相成,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的开展,促进和谐校园的全面良好的构建。

汉川的“高效课堂”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

编辑:陈少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汉川市分水中心初中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