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帮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总书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讲话精神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为指导,针对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认知等特征确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遵循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方法和措施。坚持贴近学生、贴近课堂、贴近家庭、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二.目标内容
目标: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学习、生活、合作交往等良好习惯。研究制订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借此契机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以及与生理相关的习惯等内容。
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要点。
6.卫生和生活习惯:要重点培养与学生生理相关的卫生习惯和与心理相关的卫生习惯。
7、健身习惯:认真做“两操”,坚持跑步,积极参加有益文体活动(含校园集体舞),每生培养一项体育专长。
8、节约习惯: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乱花钱。
三.途径策略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侧重于研究制定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及特色,确立校训、校标。开辟校园文化长廊,提升学校文化品位。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学校要就是要创造这样的一个环境,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
2. 尊重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突出重点,学习贯彻养成教育。
中学生处于特殊的时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等成人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在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养成教育的时候,要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他们自尊自爱,举止文明,不打人、骂人,不说脏话,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影视,不进网吧,让在此方面的后进学生找到落后的根源,不歧视他们,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入手,使他们相信老师,相信学校领导,同时也自信、自强、自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
3、创建主题教育活动,凸现载体育人功能。经常开展人文性、开放性、时代性较强的主题教育活动,用特色活动育人,用精品内容育人。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的评远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学生体操、校园集体舞比赛、球类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健康有益的主题班会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5、加强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立学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卡、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让学生把在学校训练和培养的好习惯带回家,使之能够得到到督和强化;建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挖掘并整合、利用社会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学校与社区和谐相处,互动共建精神文明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6.教育内容具体化。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养成教育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概括的内容逐层分解,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明确具体,易于理解掌握和执行。
7、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养成教育取得实效。健全和完善各项学校规章制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习惯常规要求和落实评比细则,采取学校行政值周检查,教师、学生值日检查、学生互查、家长督查等方法,全面、细致、及时地了解师生的表现,并针对师生的不良习惯予以教育和引导:建立激励、表彰机制,通过日评比、周评比、月评比、学期评比、年度评比,树立榜样,带动全体师生加强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
具体措施:
1.晓之以理
要让同学们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同学们的认识态度,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进行内在激励。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认清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觉地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学校将把九月份定为常规教育月,组织入校新生系统地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其他年级重温各项规章的内容,结合内容自查问题,制定措施,巩固成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心中有规范,然后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宣传规范,让学生理解规范,接受规范避免抵触情绪,这些活动将包括召开主题班会,举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演讲等活动。
2、行之有规
行之有规就是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将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实际,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和《中学生守则》,制定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文明班级考核细则》、《升降国旗的暂行规定》、《违纪学生处罚决定》、《校园卫生管理制度》、《自行车管理规定》等等,制度要全面,要包括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这样,同学们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规范约束大家的行为,使同学们行有所依。
3.查之以严
养成教育的内涵是要通过训练活动,使同学们言行“规范化,标准化”它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规则的制度与宣传上,也不应停留一两次活动上,重要的是要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人都有惰性,同学们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施以必要的外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我校要结合实际,建立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形成政教处→班主任→学生干部--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政教处要每天提前半小时上岗巡查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值勤学生干部要早、中、晚上岗执勤,课间在校园巡视,检查学生的违纪现象及课间操的质量,政教处要负责检查楼道,教室、卫生区的卫生情况以及课间纪律,自行车摆放等,检查时要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决不迁就,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做到处处有人查,定时有人查,时时有抽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不能让同学们有侥幸与松懈心理,久而久之,才能变成同学们的自觉行动。总之,我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督促,要做到 “严、细、精、恒、实”,而其中的“恒”字更是提高学生遵守规范自觉性的有力保障。
4.奖优促差
奖优促差,就是要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我校要实行量化管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级日常量化管理考核、班主任评价挂钩,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养成教育也会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在养成教育中,我们要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优秀个人、集体,激励后进。如我校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橱窗展览等宣传介绍养成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每年,我们都要在全校评选区、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等,不只是注重学生、班集体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全面衡量一个同学一个班级是否具备优秀的资格。这些活动,将会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同学们有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会激发同学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还会使落后者产生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
四.实施的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从开学起,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2.确定目标阶段: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要有针对性,有明确的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同时要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真正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全面实施阶段:从2011年九月新学年开始,进入全面推进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阶段。每一年为一个周期,每三年为一个大周期,使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现一年有效果,三年大变化。使每一位分水中学的毕业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养成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决定成立学生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曾凌燕
副组长:周丕顺 陈长春 叶进 陈艳波
组 员:各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
2.完善制度
学校将制定养成教育的工作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与此相关的教职工考核制度、班级日常管理考核、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评估办法,使养成教育有章可依。
3.强化管理
学校领导要成为教职工的榜样,教职工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欲正人先正己,全体教师都应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言传与身教并重。
4.借鉴经验
要不断吸收、借鉴各地、各学校的成功经验,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常年对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进行指导。
5.典型示范
要发现、选择、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典型班级、教师、学生、家庭,认真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推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进程。